“出門跳個廣場舞,想上廁所還得跑回家去,那多麻煩?,F在這個問題再也不愁啦!”家住常州經開區橫山橋鎮五一村的村民張阿姨,對家門口公廁的變化感到十分欣喜。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常州經開區現有461座農村公廁,以“旱廁”為主。長期以來,公廁數量不足、標準不高、設施落后的狀況一直是困擾村民生產生活的一大難題。
作為全國文明村,五一村今年投資40余萬元在初心廣場新建了這座農村公廁,占地100多平方米,極大地方便了村民和路人。
走近公廁,紅花綠樹掩映間能看到一座白墻黛瓦的建筑,木質屏風置于旁側,一顯江南水鄉風格。走入其中,也是別有洞天,洗手臺、鏡子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感應照明、通風系統設置規范。公廁還配備了保潔員和管理員及時消殺,從而保證廁所整潔和設施設備完好。
常州經開區牢固樹立“小廁所、大民生”理念,大力推進農村公廁改造提升工作,預計3年內投資2600多萬元,新改建158座農村公廁,并全面達到三類及以上公廁標準。目前已有58座農村公廁新改建工作圓滿完工,美觀實用并融入當地特色,成為美麗鄉村的亮點。
(李垚 劉科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