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13時04分,谷神星一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順利將五顆衛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此次搭載升空的“南通中學號”衛星,是我國首顆以中學命名的高光譜遙感衛星,也是今年第一顆由民企研制交付的衛星。該衛星投入使用后,除用于自然資源調查、環境監測、農林普查、防災減災等領域外,還將開展航天科普教育,并在太空向全球播放通中校歌。
“南通中學號”衛星由中星航和信大衛星研究院聯合投資,蔚星科技獨立研制,設計壽命3年。據中星航執行董事趙峰透露,9日13時19分22秒,衛星進入近地點507公里,遠地點509公里軌道,軌道周期94.791分鐘;16時20分左右,射向太空的“南通中學號”在繞地球兩周后,衛星太陽能帆板成功展開,地面接收站收到了衛星發來的第一批數據,標志著衛星發射圓滿成功。
目前,“南通中學號”已正常在軌工作,后續衛星數據除提供給江蘇省測繪工程院外,還將服務于上海、浙江、江蘇等地區的自然資源調查、環境監測、城市規劃、農林普查、防災減災等領域,為各地智慧城市建設與政府數字化改革提供多元數據支撐和創新型解決方案。趙峰說:“‘南通中學號’以及后續計劃發射的衛星星座,將有力帶動商業衛星的批量制造和空間信息產業的發展?!?/p>
作為南通地區的百年名校,南通中學在科技教育方面碩果累累,有多位航空航天領域的院士畢業于該校。進入新世紀,該校在培養拔尖創新人才、跨學科融合創新學習等方面廣受好評,也被中星航等企業關注。在2019年12月召開的南通市智慧教育信息化大會上,“南通中學號”作為我國“2050創客星座計劃”首發衛星正式命名。
此外,“南通中學號”入軌運行后,除向全球廣播通中校歌外,可由通中學生在校內測控平臺上遙控衛星對深空或者地面開展觀測,并利用衛星開展相關學科實驗。
早在2019年,南通中學就選拔了21位同學,參加了衛星熱控設計和衛星姿態軌道控制兩項課程的培訓。據參加當年培訓教師回憶,在這21名同學中,部分同學在高考后報考了和航天、軍工相關的專業。南通中學校長鞠九兵表示,衛星升空后,南通中學將進一步激發和培養師生對航空航天的興趣,與衛星研究院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等科研機構合作建立科學教育實踐基地,為我國航天事業培育人才做出貢獻。
(記者沈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