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2022年,淮安深化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創新,全面實施“精網微格”工程,科學規劃微網格布局結構,打造更加精準、精細、精致的網格化服務管理品牌,全面激活市域社會治理“神經末梢”,“網”為民生、“格”致精微,形成具有淮安特色、市域特點的網格化社會治理新樣板。
高位推動,凝聚網格化治理合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將網格化社會治理納入全市高質量發展目標考核體系。在全省率先出臺《關于深化實施“精網微格”工程 進一步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實施意見》,就微網格劃分、聯絡員配備等作出明確要求。各縣區(園區)結合本地實際,明確縣鎮兩級分管責任人、直接責任人,制定時間表、繪出路線圖、簽訂責任狀。堅持任務項目化、項目責任化、責任具體化,聚焦“精網微格”重點難點,實施社會治理“三中心一站點”中樞工程、網格實有人口攻堅行動、“一格一品”示范創建、“四型四色”網格創建、市縣網格學院提升行動等項目,以各項目的高效推進提升“精網微格”整體水平。
精準發力,建強網格化治理體系?;窗仓鲃討獙ι鐣卫砭毣枨?,通過細分網格,進一步做強治理單元、完善治理架構,全面激活社會治理“神經末梢”。結合區域位置和人、地、物、事、組織等要素,按照50戶至100戶左右為基本單元的標準劃分微網格。全市5329個綜合網格細分為20757個微網格。按照“1+2+N”模式,由網格長牽頭,以專職網格員為紐帶,為每個微網格配備1名聯絡員,目前全市共配備微網格聯絡員20757人。規范編制微網格編碼,形成清晰的微網格組織架構,并在淮安市社會治理一體化智能平臺及時更新。推進微網格全面上圖,實施一體化平臺2.0版升級工程,全面更新電子地圖,在一體化平臺電子地圖上準確劃分微網格邊界。在有條件的社區為微網格聯絡員配備社會治理一體化智能終端,及時向網格中心報送群眾訴求等社情民意信息。
常態運行,釋放網格化治理效能。堅持建用并舉,建立健全服務群眾、宣傳推廣、培訓考核等機制,讓網格化治理基礎更牢、水平更高、群眾更滿意。明確微網格輔助事項為民意收集、政策宣傳、巡查走訪、服務大局等5個方面,志愿者協助微網格聯絡員定期巡查走訪。社區(村)定期召集由網格長、專職網格員和微網格聯絡員、志愿者參加的工作碰頭會,對收集到的社情民意進行梳理、討論,共同協商解決相關問題。廣泛宣傳“精網微格”工程,因地制宜搭建“微格服務亭”,公開微網格服務團隊聯系方式,結合疫情防控等工作,在網格群眾微信群廣泛發布微網格相關信息,運用短視頻APP宣傳微網格故事,多措并舉提升精微網格的知曉率,營造良好氛圍。
■融媒體記者 左文東
通訊員 李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