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張健 劉金坤 梅永生 林蘭) 近日,京口區正東路街道京口路社區10多名青少年,來到社區農耕文化園,在社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錢玉蘭的帶領下,開展為菜地里的菠菜和青菜清除雜草活動,并為綠油油的蔬菜澆水施肥。
盡管有些疲勞,還被泥水沾濕了衣服,但孩子們仍然顯得興奮不已。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的陳曉鳴告訴記者:“以前只顧在餐桌上吃各種蔬菜,還不知道這些蔬菜是怎么長出來的。今天了解了蔬菜生長的一些知識,還參加了勞動,真是太開心了?!?/p>
京口路社區屬涉農社區,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原來的農村菜農變成了城市居民,社區青少年大多對農耕文化和農業生產一無所知。為了培養青少年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近年來,社區關工委依托校外教育輔導站,精心培育“綠芽課堂”特色活動品牌。轄區600多名青少年通過學習農耕文化,參與農作物種植實踐,切實增強了熱愛勞動的意識,有效提高了動手實踐的能力。
建設“鄉愁憶享”育“芽”。在社區黨委的支持下,社區關工委利用社區辦公地址搬遷的契機,在社區辦公樓4樓建設了“鄉愁憶享”農耕文化園。文化園內有從周邊鄉鎮、居民拆遷現場和圖書館收集到的龍骨水車、曲轅犁、籮筐等100多件農耕工具以及農事圖片、農事諺語等,直觀地展現了農耕文化的悠久歷史。目前,農耕文化園近悅遠來,名聲遠揚,已累計接待了轄區內外3000多人次的青少年前來參觀學習。
開辟“愛心菜地”潤“芽”。社區關工委專門在社區辦公樓屋頂平臺開辟了“愛心菜園”,供青少年實踐體驗。菜園分成香滿園、致情園、先鋒園等若干小園,由社區“五老”帶領青少年自愿認領,從種到收,社區青少年全程參與實踐體驗。樓頂平臺還設置了宣傳牌,上面刻有二十四節氣諺語,同時配有與二十四節氣有關的詩畫。每到蔬菜收獲時,社區關工委還開展為轄區殘疾老人、孤寡老人免費送蔬菜活動,通過“五老”攜青少年送蔬菜上門,與殘疾老人、孤寡老人一起分享勞動喜悅的形式,培養青少年的愛心意識和尊老意識。
普及“綠色低碳”理念護“芽”。為配合創建低碳社區,提高青少年的環保意識,使青少年成為環境保護的踐行者,社區關工委在社區3樓大廳創新設立了低碳生活中心,開設“綠芽低碳環保課堂”,為青少年提供一系列低碳教育課程。截至目前,已有1600多人次的青少年在中心接受了低碳教育。社區還成立了由“五老”和青少年組成、總人數達50多人的低碳環保志愿服務隊,“大手拉小手”宣傳低碳環保理念,讓低碳生活成為更多人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