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安,好久沒有聯系了,你現在情況怎么樣?”“小亮,給你組織了一批捐款,過陣子一起打給你……”捧著手機,“思路話語”公益團隊牽頭人、泰州市海陵區“好人典型”王亞男奶奶,認真點著按鍵,將一條條信息發送出去,通過網絡飛向千里之外,將愛與牽掛送到甘肅會寧山區受助孩子們的心田?!皩λ麄兊膸头?,不能只是經濟上的,更要讓他們在精神上感受到愛與溫暖?!蓖跄棠陶f。
73歲的王亞男從廠里退休后,本該在家享清福,卻為自己選擇了一條跨越千山萬水的公益之路。9年間,她15次赴會寧山區,翻山越嶺,助學幫困。在她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身邊人加入,公益隊伍從最初的一人擴展到后來的數百人。他們先后為山區捐贈路燈725盞,結對資助貧困學子近300對。近年來,團隊又在泰州本地實施困難學子結對助學。
王亞男的事跡感動了許多人,但在公益路上,她同時也是被感動的那個:“我去銀行匯錢,柜臺姑娘得知我是資助山區孩子后,也要求加入,后來她又帶動了一批同事加入?!薄拔覀兗覘l件一般,但家里人都很支持,女兒女婿也是我團隊里的成員?!焙萌酥g的相互引領,成就了一段段愛心佳話。
在海陵區東進西路上,有一座專門為“好人”打造的“海陵好人館”。近500平方米的展陳面積,巧妙呈現了好人文化、好人榮譽、好人印記、好人禮遇等六大板塊,讓參觀者完整領略獨特的“海陵好人文化”。
走在展館里,一段段好人事跡傳遞著溫暖的力量:將失獨悲痛化為愛心力量,多年匿名捐款的“中國好人”汪根;夫妻攜手雙雙成功捐髓挽救他人生命的“江蘇省道德模范”石云根、張冬梅;與病魔斗爭的高校教師吳敏秋,堅持給一筆筆愛心善款打上“欠條”,用8年時間一一償還……他們的故事各有不同,但都與王亞男奶奶一樣,有著感染他人、引領他人的“好人效應”。
除了海陵好人館,該區還在全區打造了好人公園、好人大道、好人長廊、好人街巷、好人榜等600余處,推動好人文化遍布大街小巷,于無聲處進一步涵養好人文化生態。
“我們已經連續兩年舉辦了‘海陵好人節’,用滿滿的儀式感禮遇好人典型,同時也向更多百姓傳遞‘爭做好事,爭當好人’的文明價值觀?!焙A陞^文明辦副主任陳吉介紹,該區專門推出25項禮遇措施,同時成立“海陵慈善·好人基金”,發放“海陵好人一卡通”,打造百余家“暖心小店”,設立“愛心銀行”“道德儲蓄所”等公益項目,從政治待遇、經濟激勵、政策扶持、社會權益等多方面對道德典型進行禮遇。據統計,僅2022年,該區就禮遇區級以上道德典型200余人。
海陵“好人文化”正綻放出越來越多的絢麗之花,成為“幸福海陵”建設的閃亮名片?!?本報記者 盧佳樂 苑青青 吳家俊